当前位置:首页剪辑技巧名家对谈丨徐剑VS佟鑫:短篇军旅报告文学如何塑造新军人形象?

名家对谈丨徐剑VS佟鑫:短篇军旅报告文学如何塑造新军人形象?

近日,著名军旅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徐剑在当选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后,与《中国作家》编辑部主任佟鑫就短篇军旅报告文学创作展开了深入对话。

徐剑(右一)采访中

佟鑫)在中国当代文坛,短篇军旅报道文学创作,可以说佳作是涌流,影响深远。 有哪些短篇军旅报告文学作品让你印象深刻,对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徐剑:我们的前辈作家在中国军旅报告文学上留下了很多佳作。 短篇军旅报告我认为文学创作可以追溯到延安时期组织撰写的《红军长征记》。 1936年6月,斯诺秘密访问陕甘宁边区。 为了扩大红军的国际影响,毛泽东号召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的同志们写长征纪要,这些文字后来集结成了《红军长征记》。 将帅们通过口述、笔录的方式写下了自己所经历的长征,留下了早些时候的一批红色题材短篇军旅报告文学作品。

随后,中国短篇军旅报告文学源流从未中断。 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魏巍从前线采访归来后所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激励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这部作品和后来徐迟写的《哥德巴赫猜想》,一个是军事的,一个是科学的,成了报告中国文学史的“双子星”。

进入和平时代,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短篇军旅报告文学作品,比如吕兴臣写的《南京路上好八连》。 这部作品实际上促进了后来的戏剧,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的诞生。 从此,“南京路好八连”成为时代的偶像,成为人民军队和平时代的典型写照。

佘鑫)短篇军旅报告文学有过辉煌的过去,直到今天仍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你认为有什么文体优势?

徐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短篇军旅报告文学诞生于阵地,诞生于硝烟弥漫的矿井,诞生于战争前夕,或者战争结束后,人们坐在篝火前讲述战争,诉说战争的成败和始末。 并立即记录下来,用短、简单、快捷的方法表达。 它就像美术写生中的速写一样,是战地文学的速写,重视“快”字。 这是中国传统文学语言中那种简洁凝练的笔法,寥寥几笔,神韵兼备,留白干净,短小精悍。

根据这个标准,连《谁是最可爱的人》 《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两部作品都稍微长了点。 我最喜欢伊莎贝尔的《骑兵军》。 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世界性短篇报告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个报告文学是电报式的文学,是站着写的。 巴贝尔的笔下,有前有后,有军人有人民,越写军马和战时村里的天鹅,叙事节奏越精彩。 在这个意义上,我理解短篇军旅报告文学文体的优越性。 那是真正意义上的“轻骑兵”,是匕首和匕首。 如果留有这么短的照片文字,很有可能成为英雄精神的剪影。 同样,我也很喜欢司马迁。 司马迁写过垓下之战、鸿门宴、荆轲刺秦王等战争场面。 都是只有几画,是白描的写法,但读起来感觉很棒。

短篇军旅报告文学文体优势,一言以蔽之,“轻骑兵”,短平快; 又短又快又好又出色,能打动人、鼓舞士气、触动人的精神,令人过目难忘。 另一个作家是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 这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短篇报告文学集,特别是他写的战争描写,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佟鑫

佘鑫)进入新时代,军旅生活正在发生全方位深刻变化,短篇军旅报告文学创作如何书写新的军旅经历,塑造新的军人形象,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徐剑:当前,书写军队生活、塑造军人形象,需要前沿意识、未来视角。 作家必须懂得战争,精通兵器,具备认知战争态势,感知战场变化的能力,这在传统意义上对报告文学作家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在我看来,军旅报告文学作家应该兼具多重“半”。 首先,你应该是一半的科技专家。 关于科技的奥秘,你应该熟悉高科技武器的发展趋势。 如果你不知道空天一体地战斗,不了解卫星,不了解互联网,不了解信息,不了解外层空间,你就无法把握未来的战争。 这时,作家的眼睛是“瞎的”,有“文学雷达”的死角。

其次,你必须是半个军事家。 所谓军事家的一半,就是了解战争的历史,具有全局性、世界性的军事观点。 人类的战争发展到了什么阶段,遇到了什么样的门槛,越过了这个门槛,人类将面临什么? 毕竟,未来的战争是复杂奇怪的,肯定很难预料和把握。

再次,你必须是半个哲学家,要有哲学家的胸怀和思想。 哲学家要思考终极问题,战争哲学也要同样从人类、世界、文明的高度思考战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优秀的作品,要保留作家的思想光辉。

特别重要的是,你必须还是个了解士兵的人。 只有同当代年轻一代官兵同呼吸、共命运,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从军经历,才能塑造和书写好当代军人。 另外,作家的风格和情怀也决定着作品的高度。 自觉书写军人的使命、尊严、荣誉、牺牲、爱情,书写好人类共同的情感和精神。 特别是军人勇敢刚毅的英雄气质,对军人的尊严和荣誉有着深深的热爱。 如果不从这几个方面下功夫,从这几个方面去挖掘,你的作品就谈不上一部登上“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的历史总体性叙事。

佟鑫:文学作品在追求深度的同时,肯定对篇幅和分量有一定的要求。 短篇军旅报告文学短小精悍见长。 如何解决纸面、容量、深度的矛盾呢?

徐剑:很多一线报告文学作家,包括我在内,都把精力和重点放在长篇军旅报告文学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短篇军旅报告文学的创作。 短篇报告文学就像一首诗,短暂到诗意的境界,短暂到感情的浓度,有时甚至到哲学的高度。 可以说短则长。 杜甫写作“三吏”、“三别”的话,就会成为史诗。 所以我认为史诗和速记的关系是辩证的。 长的不一定重,短的不一定轻。 关键是书写的题材是否准确了高科技军队光辉历程的脉搏,是否击中了现代战争胜利的要害,是否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新形象、新气质。

徐剑

佘鑫:重要题材是报告文学关注的焦点,似乎要用长篇报告文学的体量来写,短篇报告文学该如何面对和应对重要题材呢?

徐剑:近年来,军队的大事有很多。 许多高科技武器,甚至国家珍宝问世,非常引人注目。 作为一个有着40多年军旅生涯的老兵,在我的视野里重大事件会更多,其中有很多有经验的事件。 如何写好重大题材,是需要节制感的前提。 你面临的题材很重大,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展现重量,重写重量。 横向迂回或撕开小孔切入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虽然案情重大,但能否发现案情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是问题的关键。 特别是对于短篇军旅报告文学创作来说,首先不要执着于揭露。 所谓暴露,就是一定要挖掘内幕、揭露、吸引眼球,容易偏离事件的中心。 第二,不要满足于猎奇。 重大题材通常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后话,有很多传奇故事,但我们在写作时,反而要保持平常心。

这种平常心,首先是回归文学本体。 把那些重大题材当作普通事来对待,减轻举重。 举重若使出全身力气写,反而可能写不好。 其次,写重大题材时,一定要有俯瞰的眼光,而不是仰视的眼光。 俯瞰就是站在国家、民族、时代乃至人类命运的顶峰,看这个军队,看这个大事,看这些将军,看这些战士,用大局的眼光写这个重大工程。 因此,必须在哲学思辨的层面上打头阵。 另外,需要历史的观点。 只有在历史、过去和未来的比较中综合评价,才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挖掘,才能有更高、更新的思路和主题。 我写了很多重大题材,但篇幅也有短的。 比如写《新李将军列传》,比如张富清的《永远的军姿》,还有《两弹一星》元勋们的作品。 我把他们写成普通人,甚至是自己的父亲,冷静而亲切地走进了他们的生命和精神。 特别是做好案头工作,注重在采访中挖掘那些精彩独特、生动的细节。 有了几个美丽的细节,就可以把一个重大题材的事件、人物自然流畅、入木三分。

佘鑫)文学性是文学老生常谈的话题,短篇军旅报告文学该如何更好地强调文学性呢?

徐剑:短篇报告文学入门的门槛看起来很低,但进去后的楼梯其实很高。 报告短篇文学真正好的大师级作家,屈指可数。 这是因为作家必须具有思想上、历史上、哲学上、文化上、甚至科技上的素质。

有的作家写短篇军队报告文学,善于抓住题材,写时代楷模,只要是有影响力的科技专家、优秀军官和士兵,多半以为成功了,其实不然。 文学和报告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如果让我分的话,必须是三分报告、七分文学,甚至是二分报告、八分文学。 报告是线索、平台、背景,但要真正写好人物,还需要调动多种文学手段来表现。

我认为,要写好和提高短篇军队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应该关注几点。 第一,不要写发言稿。 不仅仅是辉煌,在五关斩杀六将,并没有注意此人在越过五关的过程中,在走向辉煌的过程中,是否遭遇过挫折。 他会不会担心、紧张、害怕、甚至沮丧、泄气、胆小呢? 这些人性深刻而复杂的地方,才是文学应该关注的重点。 第二,不要写在记事本上。 我读过很多短篇军队报告文学作品,只是写了一个过程,一个流程,没有人能站在这个大致的轮廓里。 只听到楼梯的声音,没有人下来; 云过去了,没有下雨。 没有精彩的故事,没有令人回味的情节,没有动人的细节,作品自然显得空虚。

具体来说,文学性的提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个是作品的结构。 越是短篇,越要重视结构。 有了精巧的结构,作品自然会很棒; 二是作品的切入点。 切口一定要小,切得巧,不要普遍写; 三是思想之光。 无论是写事物还是写人,作家的思想一定要独特、新颖、深邃,要有哲学和历史的眼光。 写别人的未写,写别人的未来,写别人的未语。

我有自己的体验。 要写出精致漂亮的短篇军旅报告文学作品,除了前文所述的结构、叙事、视角之外,还可以尝试跨文体写作。 也就是说,你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所有文学的叙事方式和元素都可以融入其中,挖掘出大家的优点,为我所用。

最后一点是语言问题。 报告文学的语言必须是文学性的、诗性的、文化性的。 如果这些因素都具备,文学的质量自然不会变差。

红星新闻记者曾琦

李洁编辑

下载红星新闻,报纸有奖! )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