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本地农产品通过网络直播带向全国,设计一款新颖的手机程序交互界面,巧手冲泡出香气四溢的咖啡……这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新兴行业,不仅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也让更多残疾人获得了就业机会。
13日,在西安市中心钟楼附近的一家酒店里,30名来自古城各地的听障残疾人与肢体残疾人,正注视台上老师的授课并认真记录。在宽敞的大厅四周,6个简易直播间已经搭起。5月9日在这里启动的短视频直播带货残疾人公益培训班,通过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在21天的课程里帮助残疾人掌握基本的直播带货和短视频制作技能。
“我以前做过销售,接触直播行业后一直自学,觉得很有前景。这次有机会免费在残疾人的集体里学习这项技能,我们都没什么压力,能够真正学到东西。”学员尹统华口才出众,由于有一定的直播基础,她在老师上线试播时已经能在一旁协助。
学员尹统华(左)在协助主播直播。 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此次培训发起人李怡萱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组织直播带货的残疾人培训,但没想到大家报名十分踊跃。为此他们请来了四位在大学里任教的老师,分别讲授视频剪辑、直播技巧以及政策法规等内容,还有一名手语老师现场翻译。
“大家的基础和接受程度都不一样,我们往后会继续办专项提高班。”李怡萱说,有些残疾人在培训后可能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在台前推荐,但因为售卖品大都是残疾人生产制作的蜂蜜、核桃、辣椒酱等农特产,他们未来可以做幕后供货工作或供货商,把产业链搭建起来。
参与组织这次活动的西安市碑林区残联就业中心主任吕阳告诉记者,现在有越来越多新兴行业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残疾人在自己熟悉的社交圈里灵活就业,有利于他们更快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实现人生价值。
数据显示,西安市目前处于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诉求的持证残疾人约4.63万。在相关部门的扶持与引导下,有近1万人实现了自主创业与社区就业,其中不乏新兴行业的就业者。
陕西省城市经济学校为残疾人开展的珠宝首饰设计与制作课程。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受到残疾人青睐的还不止电商和短视频直播运营课程。在面向残疾人开展职业教育的陕西省城市经济学校,近年来为满足新需求而开设的智能手机维修、珠宝首饰设计与制作、咖啡制作等技能培训,为残疾人敲开了就业的大门。
去年10月,曾在这所学校组织过一次咖啡培训的西安“无声咖啡师”培训项目负责人孙宇告诉记者,自己观察到很多听力残疾人手法扎实,经过训练可以成为出色的咖啡师。“在各级残联、学校、公益组织的支持下,这一项目累计培训7期共120名学员,其中20名咖啡师实现了就业,我们的无声咖啡馆也已经开了好几家。”他说。
西安市一家装潢充满科幻感的无声咖啡馆,近来成为不少游客的“打卡点”。听障咖啡师呼楠在2019年从孙宇那里接触到咖啡制作,很快把兴趣变成了职业。2021年下半年,他和朋友合伙开了这样一家咖啡馆,实现了人生“小目标”。
2021年10月在陕西西安举行的一次“无声咖啡师”培训。 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我喜欢做咖啡,能跟上潮流也能赚到不错的收入,还可以和大众接触。”戴着助听器的呼楠把这些话用手机打了出来。
西安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姚伟表示,近年来,西安通过政府投建、社会共建和残疾人企业自建三种模式推动建成了五个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累计开展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共惠及1.65万名残疾人,有589名残疾人接受无人机操作、动漫制作等前沿行业的培训,其中241名残疾人实现了培训后的顺利就业。
“就业既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条件,更是残疾人实现自身价值、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源头活水。”姚伟表示,社会发展的多元和文明程度的提升为残疾人就业带来了更多更合适的选择,残联部门与社会各界会继续保障残疾人权益,让残疾人的就业之路越走越宽。(记者郑昕、李一博)